最专业的梵心佛教网站源码!

资讯热点
德国第一、欧洲第二大零售商在中国是如何“慢性自杀”的?

发布时间:2023-5-17 分类: 电商动态

1964年,麦德龙在德国杜塞尔多夫,创立,凭借优秀的管理模式和供应链,成为自助批发零售的全球领导者,是德国最大的老牌零售企业,欧洲第二大零售企业

30年后,麦德龙开始进入中国市场。针对具有机构性质的中小批发“有限客户”,上海,出现了大仓库、会员制、连锁经营的百货公司。

登陆中国,仅两个月后,麦德龙就实现了1.2亿元的销售额。

当时,麦德龙因其质量好、价格低而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欢迎。如果任何人手边有一张麦德龙会员卡,这张卡将变得非常受欢迎。人们经常借卡扫货,一笔订单平均消费达到1000元。

在中国经营了24年后,中国,麦德龙选择了自我推销。

10月11日晚,麦德龙集团与物美科技集团联合宣布达成最终协议,将成立合资公司。

此次交易对中国, 麦德龙企业总价值的估值为19亿欧元,预计麦德龙集团将获得超过10亿欧元的净收入。

根据协议,物美集团将在合资公司成立初期持有70%的股份,麦德龙集团将持有20%的股份,其余10%的股份目前由合资公司在中国, 麦德龙的少数股东持有

预计双方最迟将于2020年第二季度完成交付。

“经过仔细评估,我们选择与物美集团和多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。这两家公司是麦德龙值得信赖和尊敬的合作伙伴,他们与麦德龙有着相同的价值观,能够带来大量的资源和专业知识。并承诺在中国,麦德龙\"过去成就和足迹的基础上寻求发展

麦德龙集团首席执行官奥拉夫科赫,回应出售中国业务。

物美创始人张文中,总结了收购麦德龙的原因

“一是物美集团要学习欧洲企业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;二是中国零售企业规模有待扩大;第三,在数字化时代,零售企业的重组意义重大。”

麦德龙在中国的努力

通过研究过往的财务报告,零售资本分析师发现,1998年,在进入中国,的第三年麦德龙实现了20亿元的销售业绩;2001年达到50亿元;2005年达到75.46亿元;2006年为93.67亿元。

高峰期出现在2012年,达到179亿元,同比增长29.7%,创造了增长奇迹。

麦德龙与其他主要业务是toB的大型零售商非常不同。麦德龙刚进入中国,时,主要专注于单位和批发商,之后在仓储式会员制超市继续深耕。

“TOB业务在麦德龙的比例非常高,正是这项业务对稳定我们在中国\"的市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

麦德龙中国,的康德,首席执行官公开表示。

然而,聚焦B端市场,抛弃C端市场,意味着麦德龙错过了近十年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的消费人口红利。

2012年达到顶峰后,麦德龙像明星一样陨落。

2013年,麦德龙第20年进入中国市场,是麦德龙的重要节点,今年首销增速呈现负增长,业绩开始急转直下。2015-2016年,销售增速连续两年下降1%。

大约在2010年,中国,主要城市掀起了一股电子商务浪潮,中国的消费者尝试了网上购物的便利和好处。

阿里和京东于2014年成功上市。5年后,一家市值高达4000亿美元,另一家市值接近500亿美元。此外,电商新贵拼多多上市还不到两年,市值也接近500亿美元。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创新性和最大的市场。

直到2015年,零售资本分析师才发现,麦德龙开始入驻天猫国际,与阿里在商品供应链、跨境电商、大数据等方面展开合作。

至于他为什么进入天猫,麦德龙的有关负责人说:

“2014年,我们看到了友商在天猫国际“双11”活动中的出色表现,更加坚定了我们进入天猫国际平台的决心。”

“看到友商\"”这几个字显示了麦德龙在中国市场谨慎稳健的风格,也透露出他紧跟的策略,这在中国等新兴市场不可避免地落后于人

因此,在业绩下滑的焦虑中,麦德龙中国开始“敢为人先”并做出创新尝试。

2016年,麦德龙在大本营上海,的便利店连锁店被命名为“合麦家”,面积约100平方米。产品涵盖生鲜、熟食、小吃等多种业态,主要分布在写字楼、小区、地铁站等人流密集区域。

麦德龙曾将便利店布局为最后一公里业务的重要战略,但残酷的亏损现实使便利店试水仅持续一年便全部夭折。

虽然合麦家看似走在中国,便利店的前列,但事实上,日本的711和罗森多年来一直在中国深耕便利店,拥有广泛的品牌基础和消费者,亏本店依然不少。

合麦家只是市场的新人,而且是跨界而来,经营管理难度难以想象。

此外,凭借线上营销运营和新技术的优势,中国本土便利店在资本的支持下发展起来,没有太多创新优势和品牌度的合麦家,压力重重。

2018年,中国, 麦德龙开始向Box 马鲜生,等中国,新零售企业学习,也切入了C端零售领域,同样在上海一个2500平米的“优品汇”中,麦德龙\"超市测试了水的C端市场,首次使用了电子价签。

但这只是追逐新趋势的尝试,并未能打开扭转公司业绩下滑的新渠道。

随着电商、微信业务、会员制零售等消费渠道在中国的兴起以及中国市场的持续开放,德国同行“阿尔迪”超市和全球最大会员制零售COSTCO超市已于2019年陆续进入中国开店。零售业的食客越来越多。麦德龙想支持新业务,但它处处碰壁,这让它一年比一年难做。

2018年,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0987亿元,比上年增长9.0%。截至2019年,消费占GDp的比重已连续8年上升,中国消费市场仍在逐年扩大。然而,外国超市在中国经营不善已经成为常态。

除了在麦德龙、中国,销售物美外,家乐福, 法国, 乐购, 英国, 乐天玛特, 韩国,E-Mart等外资零售企业,韩国,要么直接关店退出中国,要么整体销售,其他都在寻找本地合作伙伴。

例如,与京东,合作的沃尔玛乐购由华润,投资,欧尚中国业务于2018年底由合作伙伴大润发完全接管。

国外超市的成功源于他早期的经验和资金优势,以及中国零售政策的不完全开放;之所以失败,是因为国内的“留学生”在完成学业后,在零售市场上有了很大的创新,但外商止步不前,失去了机会。

失去了经验优势的国际零售商,受到了互联网电商和双方前置仓模式的夹击,从神坛跌入泥潭也就顺理成章了。

麦德龙和中国的价值和未来

对于未来的发展格局,重庆零售商协会秘书长刘争鸣,表示:

“从体量、资金实力、技术和运营等方面来看,物美与麦德龙的合作暂时无法改变现有格局。

首先,阿里, 京东和苏宁在互联网领域的优势毋庸置疑;其次,大润发,家乐福,沃尔玛,永辉、万达的百货公司分别与互联网巨头达成合作,整体规模和影响力远超麦德龙”

10月18日,物美集团创始人、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,给中国,麦德龙发了一封内部信

张文中在内部信中提到,新的股权关系将紧密连接麦德龙和物美,加速数字化进程,以强大的技术开发和实施能力为支撑,提升中国, 麦德龙,的运营效率和线上线下一体化客户体验。

此外,值得一提的是,与其他租赁门店的外资零售企业不同,麦德龙在中国,的房地产资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,其为部分门店购买的土地很多集中在上海, 北京等一二线城市

面对商业地产租金以每年5%-8%的速度上涨,麦德龙的这些房产已经成为稀缺资产,经历了明显的资产增值。

此外,在收购物美的过程中,一直被视为物美“孵化器”的多点德迈有着强烈的存在感。

物美的创始人张文中,也是多点Dmall的创始人。多点Dmall存在的意义在于为超市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。

例如,通过与多点合作,物美将自己的会员转化为电子会员。在数字化的加持下,物美的会员系统有五种使用场景:O2O两小时送货到家、全球精选(次日)、店内免费购买、店内电子会员支付、多点秒付。

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,表示,麦德龙,作为一家跨国公司,拥有全球供应链,为客户提供采购能力强、运营成本低的质优价廉的商品,其中不乏符合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的优质进口商品,这也是目前本土零售企业的短板。

“麦德龙”此前以批发为主的商业模式积累了中小零售商、酒店、餐饮、企事业单位、政府和组织等大量专业客户资源。这些会员信息也成为当地线上线下企业争夺的重要资源;

此外,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,麦德龙早期购买的郊区房产已经成为稀缺资源,也成为各企业关注的焦点。\"

显然,物美希望在拿下麦德龙,后,用多点Dmall改造其数字门店和C端会员,用一款App打通商家和供应链之间的所有渠道。

物美创始人张文中曾经说过:

“大卖场的自我革命就是拥抱互联网。你必须从上到下,从思想到行动进行革命,包括过程和组织的变化。这是不可能改变的。”

« 店内装修了很多模板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| 保护袁昆:微信公众号SEO优化排名是怎样的? »